“中国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实现了高度现代化!”
“我亲眼看到西藏的荒漠上种出了这么多树,太不可思议了!他们做的这些,不是为了自己这一代人,而是为了下一代。”
“西藏的现代化发展,不仅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品质,也让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近日,来自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柬埔寨、蒙古国等国的20多位外交官、主流媒体人、网络大V来到西藏,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的多语种记者一起,深入拉萨、日喀则、林芝、阿里等地的街道小巷、田间地头,沉浸式观察雪域高原的现代化实践,用系列报道讲述他们眼中的现代西藏。
“现实与过往认知形成鲜明对比”
尼泊尔驻拉萨总领事拉克希米·普拉萨德·尼罗拉及夫人深入阿里地区四个县,了解当地农业发展和文化传承情况。这趟阿里之行给尼罗拉留下了深刻印象:“人们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安居乐业,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解决了出行难题,现代科技助力农业发展,乡村建设得越来越美。我相信尼泊尔能从这些建设成就中借鉴到丰富经验。”
在从拉萨到日喀则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印度印地新闻台总经理兼总编辑阿图尔·阿格拉瓦尔与列车员们载歌载舞,非常愉快地体验了这条穿越青藏高原的现代化铁路线。他说:“中国正飞速发展,大力推动创新,涌现出大批高新技术成果,世界各国都在向中国学习。”
“我之前对西藏的印象就是贫穷落后,亲眼见到这一切,我只能说,Wow!”印度Behindwoods(光影森林)媒体集团主持人玛鲁达纳亚哈姆·迪鲁提卡说,“拉萨就像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而拉日铁路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采用‘内燃+电力’双动力牵引模式,能在电力与内燃动力间自由切换,而且在高寒高海拔地区能无故障运行这么长时间,太不可思议了!”
在甘露藏药厂,蒙古国MGL电台总编、主持人孟赫巴特体验了把脉、问诊、抓药等全流程,“我以前以为藏医药就是穿着红袍的喇嘛在寺庙里给人看病,没想到会如此现代。”对于第一次进藏的孟赫巴特来说,“没想到”的还有很多,“抵达西藏前,我脑海中勾勒出无数关于这片高原的想象,但真正深入这片土地后,现实远超预期。现代化的设施、便捷的服务,与我过往认知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传承是西藏现代化的一部分”
西藏的现代化脚步里,始终带着传统的温度。在参观了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后,印度印地新闻台总经理兼总编辑阿图尔·阿格拉瓦尔说:“西藏的宗教文化让我震撼!我亲眼目睹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这种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历史的积淀,更是西藏现代化的一部分。”
在西藏佛学院,外媒记者们看到了古老佛学经典与现代教学手段、科学知识的和谐交融,由衷赞叹西藏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传承路径,为世界多民族、多文化国家如何有效保护与活化自身文化遗产提供了参考范本。
在拉萨八廓街的百年老宅邦达仓,柬埔寨Fresh News新闻网记者孙波提体验了传统藏香制作,她亲手捻搓原料,感受千年配方在指尖流转,“西藏的现代化发展,不仅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品质,也让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而在孟加拉国RTV电视台团队的镜头里,甜茶馆遇见咖啡馆,藏戏遇见Livehouse(现场演出),拉萨的街头演绎的都是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的生动故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要把这句话带回我的国家。”
漫步西藏,外媒记者目之所及,皆是蓝天白云,雪山草原。
孟加拉国愿景电视台执行制片人穆罕默德·马姆·坎说:“西藏的青山之间有着清洁的高速铁路联通,如此现代化程度让我非常惊讶!包括孟加拉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应该借鉴中国这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高度现代化的发展方式。”柬埔寨Fresh News 新闻网记者孙波提对此也深有感触,她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是中国智慧,也是世界启示。我要记下来,带回我的国家。”
印度印地新闻台总经理兼总编辑阿图尔·阿格拉瓦尔说:“在这里,我亲眼看到西藏的荒漠上种出了这么多树,这太不可思议了!他们做的这些,不是为了自己这一代人,而是为了下一代。这是非常值得印度学习的地方。”
dangran,womendezhezhonglingganneironggenxiaohongshuhaibutaiyiyang,womenshizuoweiyigedulidisanfang,zhuanmenyourenqulashuju,kaohegezhongzhibiao,pinggunaxieshizuihaodezuishihede,laixingchengwomendebangdan,doushibijiaokaopude。当(dang)然(ran),(,)我(wo)们(men)的(de)这(zhe)种(zhong)灵(ling)感(gan)内(nei)容(rong)跟(gen)小(xiao)红(hong)书(shu)还(hai)不(bu)太(tai)一(yi)样(yang),(,)我(wo)们(men)是(shi)作(zuo)为(wei)一(yi)个(ge)独(du)立(li)第(di)三(san)方(fang),(,)专(zhuan)门(men)有(you)人(ren)去(qu)拉(la)数(shu)据(ju),(,)考(kao)核(he)各(ge)种(zhong)指(zhi)标(biao),(,)评(ping)估(gu)哪(na)些(xie)是(shi)最(zui)好(hao)的(de)最(zui)适(shi)合(he)的(de),(,)来(lai)形(xing)成(cheng)我(wo)们(men)的(de)榜(bang)单(dan),(,)都(dou)是(shi)比(bi)较(jiao)靠(kao)谱(pu)的(de)。(。)
多地发布学位预警
据气象部门预测,5月30日降雨基本结束,预计6月1日基本具备农机下地作业条件。河南农业部门表示,6月2日黄河以南小麦进入集中收获期,6月4-7日可形成收获高峰,6月13日前除局部零星降雨外,全省主要麦区以多云和阴天为主,利于大面积机收作业,预计6月15日前后麦收基本结束。